2025年“广西三月三”期间,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教育系统以“非遗活化+科技赋能”双轮驱动,组织玉州区各中小学开展近百场主题活动,推动民族文化在校园焕发时代生机,各校师生、家长沉浸式体验民族团结教育新范式。
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30日电(陈勇昌 江舒瑜 李荣)2025年“广西三月三”期间,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教育系统以“非遗活化+科技赋能”双轮驱动,组织玉州区各中小学开展近百场主题活动,推动民族文化在校园焕发时代生机,各校师生、家长沉浸式体验民族团结教育新范式。
幼儿园以“沉浸体验”播撒文化种子。仁东中心幼儿园开展民俗巡游、非遗工坊,师生共品壮乡风情;玉城幼儿园、第三实验幼儿园打造山歌游园会,在趣味互动中增强认同;实验幼儿园开设“非遗小掌柜”市集,通过扎染义卖感悟合作精神。
小学则深挖文化精髓,第五实验小学融合中草药与民族智慧,设置针灸体验、紫苏美食工坊,推拿中医药文化;东环小学以“鬰式非遗”为特色,千人竹竿舞联动民俗、簸箕画创作,民族非遗技艺集市;古定中心小学通过民族团结思政课、民风民俗交流会厚植文化认同;搭建沉浸式体验平台,以民族文化长廊浓缩非遗瑰宝,用民族歌舞展演绽放艺术风采。
前沿科技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。万秀小学虚拟“AI刘三姐”与学子即兴对歌,语音识别技术让山歌焕发科幻魅力;大北小学通过AI机器人和老师同台跳舞,开展科普秀活动,引导青少年感受民族文化魅力,激发科学探索兴趣,促进民族团结与科技素养双提升。
各中小学幼儿园梯度推进文化传承,名山初中精彩的歌舞表演与传统竞技比赛,第一实验初中开展民族团结“三月三”活动,开展主题班会、拔河,竹竿舞,文艺表演等活动;第一实验小学各年级开展区域特色活动,包含山歌对唱、竹竿舞、抛绣球、时装秀、篝火舞和民族舞等活动;第六实验小学打造民族市集,组织趣味民族游戏、制作非遗拓印、漆扇、香囊缝制,学生化身“非遗小匠人”;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通过画铜鼓、制作银饰,品尝民族美食、体验迎客酒、跳竹竿舞、身着传统民族服装,佩戴银饰走秀、全园齐唱共舞《广西尼的呀》、赶圩等活动。
从AI山歌到草药工坊,玉州区以教育创新实现民族文化“双创”转化。当科技翅膀载动文化基因,当实践课堂连通古今智慧,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正为民族团结注入持久生命力。(完)